查看原文
其他

关于高校教育的一点扯犊子(时值高考,旧文再拿出发一下)

小孩子4919 我们都是小青蛙 2022-10-28

现在中美贸易战进行的如火如荼,华为中兴的事情被炒的热热闹闹,我们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高端CPU,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高端机床,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高端发动机,什么时候能有自己的高端电镜,什么时候能多出口一些高精尖技术,而不是衣服鞋帽?还有4天就要高考了,我觉得问题的症结还是在教育,我还是很觉得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搞得的确不错(看看那些早出晚归的苦逼高中生),如果高校的教育牛逼一点,做出上边那些东西应该不是啥难事儿。好了,正文开始~ 


“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这句话我不知道是谁写的,但我觉得这是对教育的一个非常好的感性认识,这段话也是纪录片《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的片尾曲。很不幸,这个曲子我在网上找不到,大家有兴趣可以到纪录片里去听一下,不过更不幸的是,腾讯视频已经把这个纪录片下架了,我之前又在B站里找到了它,不过我现在又去看了看,发现也没了,好忧桑~ 下边是它的一张海报:



这个记录片讨论了许多关于教育的话题,包括小学教育、乡村教育、高等教育的现状以及思考、新的课堂教育方式以及公民教育。平心而论,这部记录片的整体风格是在严厉的批评现在教育的种种不好的地方,但是我总觉得创作者拍摄纪录片之前就立下了中国教育很不好的flag,全篇在从各个角度各个方向来炮击中国教育。当然,我也理解这可能是创作者为了刺痛大众麻痹的神经而故意采用的一种在拍摄方式,不严厉怎么能唤醒我们的思考呢?不过一个很不好的事儿就是,这个片子只指出了问题,对解决方案并没有过多的着墨,只是在不断强调行政化力量对教育的阻碍,难道真的去了行政化教育就牛逼了么?不见得吧~ 


如果大家觉得纪录片表述的观点太负面,可以到CCTV或者哪去看看我们国家大学做出来啥啥啥研究成果,取得了啥啥啥牛逼的成就,培养了啥啥啥牛逼的人才等等去中和一下负面的观点,毕竟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扫地僧曾曰:学习牛逼大法的时候有空还要读读金刚经,要不容易走火入魔哈哈(顺便说一下,我觉得这片子在乡村教育和大学教育这说的不错,其他的大概浏览一遍就得了)~


不过我现在不想唠叨太多的东西,毕竟精力有限,思考时间太少。现在只想对我们的高等教育哔哔两句,对应纪录片的第4集和第5集~ 以一个例子开始我的表演,比如说班里的同学成绩不好,这个问题是什么导致的呢?老师说都是这帮孩子太顽皮,不肯好好学习,天天就知道玩,记吃不记打导致的;同学们说都是这老师太混蛋,上课就跟英语听力复读机一样,听他的课早就睡着了,都是他教的不好我们的成绩才不好的~ 到底是谁的问题呢?哈哈,这取决于你是谁,你是老师的话为什么不能承认自己教的不好呢,努力提高教书水平,想各种技巧来让学生们明白你教授的知识不就好了么?如果你是学生,那就怪自己喽,大不了头悬梁、锥刺股,一篇文章看1遍看不懂看5遍,5遍看不懂看10遍,在智商允许的情况下努力也是可以换取成绩的~ 为了解决某个问题,我们只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而不是总是要求他人咋咋咋可现实总是我们在要求他人做的比自己更好,有点像所谓的“道德绑架”。互相扯皮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下边会从一个教育者的角度出发,去探究一下我们施教的方式到底哪里出了问题?而不是去责怪这帮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才最后找不到工作。我始终相信,无论我们是否愿意承认,一个无法回避的事实是,合格的批评者以及对待批评者的宽容态度,是我们社会当下亟须拥有的资源,伟大的批评者往往是伟大的爱国者。当然,激进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不断的改进才是正途,毕竟只有少数阴谋论者希望国家不稳定,好从中渔利。


大部分的高中毕业生都是一张洁白无暇的白纸,大部分孩子并没有什么鸿鹄之志,也没有啥损人利己的贼心,他们只是憧憬着大学,憧憬着未来,希望能在那里遇到更美好的人生而已,就像他们高中老师和家长嘴里描绘的那样~ 何曾想到要经历温水煮青蛙似的八十一难,哈哈,我们接下来就唠叨唠叨同学们遇到的一些问题:


1. 不知道要干神马

这个问题很重要,位列各种问题之首~ 大学的宽松让刚到高中的孩子有点很不适应,只需有课时上课,无课时爱干嘛干嘛,各门课程期末一突击便可,也就意味着有大把大把的时间空闲出来,年轻人忽然得到了很多空闲的时间,又不知道要干嘛,这就产生了一种神奇的东西  ------ 空虚!所以这第一关便是空虚和如何消灭空虚的斗争,为了消灭空虚,总是要找些事儿来做,看书是不可能看书的,这辈子都不可能看书的,看书太无聊,只会更空虚,所以为了消灭空虚,有相当一部分同学的空闲时间交给了下边这些事儿:


  • 游戏(无休止的游戏)

  • 影视剧(无休止的看电视)

  • 谈恋爱(一直在一块儿的那种)

  • 看小说(一直看一直看的那种)


这些事情本身无害,还可以提升我们生活的幸福感,但是当一个有大把时间的年轻人因为不知道要干什么而一直在这些事情上停留着,只是为了让时间快点儿过去的话就有点儿问题了,因为这些事请并不会对他们未来赖以生存的生活技能有多少提升,也不会对个人意识的成长有多少提升,唯一的作用就是让时间快点儿过去,这应该不是他们呆在大学的目的~ 我们前边说了,刚毕业的高中生们就像是一张白纸嘛,他们面对的空虚是不可避免的,想办法去消灭空虚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但是!但是!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却对此视而不见,任由发展,当然有些学校也做了一些努力,不过大部分是无用功,比如强制学生早起,强制学生上晚自习吧啦吧啦的。这个解决空虚的问题的关键其实是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关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后边会集中的讨论一下,现在先看下一个问题~


2. 不再像高中那样单纯

经历了十二年初级教育的同学们从小拼的就是成绩,谁成绩好谁就是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一个班的同学之间从早上到晚上一起上课、一起玩耍、一起吃饭,谈论一样的话题,玩一样的游戏,这样的情感是从一点一滴的生活中建立起来的,所以花是鲜的香,朋友还是老得好~ 到了大学之后,不再采用单一的评价体制以及不是那么密集的集体活动,往往让一些同学迷失了前进的方向也没有了那么要好的同学。这个时候有一个传说中的学生会和社团的组织摆到了同学们的面前,成立学生会和社团的初衷是好的,为了锻炼同学们的能力和服务更多的同学,可有时候也会变一些味道,因为这些组织都是有等级划分的,什么主席、副主席、部长、副部长,有一些所谓的利益参杂到这个等级体系中,凭什么你当正的我当副的,有时候便有了一些勾心斗角的事情。更糟糕的是,有时候这些组织并不是真正为学生服务,而是成为了传达老师精神的工具,不停的拍照宣传,这些照片都是组织内的政绩,就像是外边追求的GDP一样,大家迫不及待的想和这个社会接轨。这样好么?有的人说也没啥不好的,早点儿适应社会嘛,对个人没啥坏处,社会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嘛!我觉得不太好,我觉得培养学生并不是让同学们一味的去适应这个社会,而是让他们了解了这个社会之后再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它,不然的话,我们就会培养很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这种人一旦掌握权力,比一般的贪官污吏危害更大”。的确有不少人一边喊着入党誓词,一边却骂着党和国家,使出浑身解数只为移民海外。这样的坏境会让很多的同学丧失对未来的信心,低估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改变,你在未来要做奴隶,还是奴隶主呢?就不能做一个既不欺负别人,也不允许别人欺负的正常人么?


3. 无聊透顶的课程

其实大部分高中生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并不是很清楚自己要学什么,大都是父母老师帮着参谋或者自己糊里糊涂的就选了一个专业,还有的是因为被调剂到自己的专业,待到真正到了大学才发现,这专业真特么无聊,无聊,无聊~ 但是学校不让转专业啊,都转了学校这个专业还怎么办?招不到学生上边不给钱,不给钱怎么盖校舍、给老师发工资啊?是的,不让转就不让转呗,硬着头皮学就是了,可没想到更大的坑在后边等着,越来越多的专业老师上课念讲稿、思想表浅、没有多少信息量、表达不清楚、传播有障碍、动作表情怪异、声音难听、靠点名维持学生到课率、课堂上能把人讲睡着,听这些老师讲课简直是一种折磨呀!!!这些老师是怎么评上教授、副教授的,把课讲成这样竟然没有被开除?是的,我们评价教师的体制并不是他有没有教会学生多少东西,而是他发了多少文章,为学校挣了多少荣誉,而且我们评价学校专业好坏的标准竟然也是这些老师发了多少文章,跟这个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的质量木有一毛钱关系,细思极恐~~~ 


我们说科研能力的好坏和能不能把学生教会完全是两码事儿,前者像是一门技术,而后者更像是一门艺术,可悲的是,在我的大学生涯中几十个教师中基本没有教学艺术的老师,大部分是PPT复读机,几十个学生的班里只有个位数的学生在抬着头听课,抬着头的也听不懂他在讲什么,只是出于礼貌而已~ 由于并没有很好的从老师那里汲取到有用的知识,所以只能寄希望于自己学习,而自学却无方向,苍蝇一样乱撞,我们的大学只有4年啊~ 哪有那么多时间给我们试错。有人说,清华北大是高级打工者的培训机构,而一般的普通高校则是低级打工者的摇篮,可是我越来越觉得普通高校连岗前培训机构都算不上了,因为我们一个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竟然有好多同学要自费掏钱去外边的培训机构去学习计算机相关知识,一个科班出身的程序员竟然干不过一个培训机构培训了几个月的程序员~


4. 唯项目论的研究生教育

我自己并没有读研,要是不考虑家里的反对,连本科都不会读下去的。。不过有不少还在读研的同学好友,有不少在抱怨今天老板又出啥幺蛾子了,这个项目要赶工期给老板交上去,老板又让去干神马神马事儿了,都腾不出时间学些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时间不是浪费在给老板赶工期,就是写自己并不感兴趣的论文。老板是谁呢?就是研究生们的导师,老板们都会接项目,大的几个亿,小的十几万,老板们接了项目谁做呢?当然是手底下的研究生,廉价的劳动力嘛,自己手里握着他们毕业的生杀大全,研究生们当然要听话了。老板们就扮演了包工头的角色,向上边抢项目,也就是抢钱,然后把这个项目包给下边的研究生做,每个月发个几百块钱就行了,抠一点的给的更少。这样子看上去是人在抢钱,其实整个的气氛却是钱在抢人。不挣钱的活,比如一些基础研究关心的人就少多了,而且我们的很多项目都是短时的,承受不了项目失败的风险,上边拨了钱是要出效果的,给你一个亿你要是做不出来CPU以后再也不给你了~ 这也让更多的导师们挑那些不是很难,钱也充裕的项目来做,名财两收,何乐不为?我们国家至今还缺很多东西,那天正好赶上一个新盖好的实验室往里运送设备,这些设备被装在一个很大的木头箱子里,虽然我不知道这设备是啥,但是外包装上写着这些设备大致来自US,Japan啥的。除了前些天因为中兴的问题而被疯狂转载的芯片,高精度的机床,各种高精度的分析检测设备等等,这些技术都需要我们大学的灵魂人物 ------ 各种导师教授去攻破,现在的环境并不利于去解决这些非常困难的基础项目~



好了,介绍了我们遇到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存在即合理,合理意味着它适应现状,可以在现在活得不错,比如说学生学不到啥东西也不会对社会造成多大的影响,大不了多了几个从事低端工作(无歧义,劳动者都很光荣,这里指的是需要更少的智力的工作)的劳动力而已。但是别忘了孟圣人几千年前扯的犊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个系统始终是平衡的,它内部的各个模块按照自己的轨迹在发展,当某些模块朝着不好的地方发展的话,起初并不会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感觉,直到有一天触底爆发,带来系统中的各个模块的重组,去组成新的平衡状态。就比如你觉得狼坏羊好,就拼命杀狼,让系统朝着狼逐渐变少的方向发展,最后会搞的羊拼命繁殖,草原破坏,病菌传播,最终让羊遭受一次浩劫,系统重新回到原来的平衡。我们非得到了要嗝屁的时候才需要去想到去改变点啥么?对于决策者来说,要看到的应该是十几年、二十几年后的样子,应该有一种未来观,这些高精尖的技术是我们受制于人的地方,而掌握这些高精尖的技术需要更多的人才,我们想要得到更多的人才肯定不能像美国那样哪里有人才就去哪里发OFFER,我们整个工业化过程都是靠自己完成的,人才的培养也得靠自己,而高校是培育这样人才的土壤,如何进行高校教育改革遍成了一件大事儿,下边会哔哔一些我自己的看法,纯属个人见解,并没有考虑过多的现实执行复杂性(比如说国家稳定、利益纠纷啥的,具体执行肯定要费一番周折),只是一个蓝图,或者说愿景而已。


1. 学校职能转变

我们现在的学校从来不会把学生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看待,总是用一种家长式的管理来约束学生,因为大家觉得现在这个20岁左右的年轻人跟家里七八岁的孩子没啥两样,你们必须按照我们规定的步骤来学习、生活、娱乐,让你们啥时候念书就得啥时候念书,让你参加什么活动就得参加什么活动,不来上课的同学称之为逃课,逃课3次按不及格论处,由此发明了一个很牛逼的工具 ------ 点名,以来不来听课为准则给你平时分,并且计入最后总成绩之中。在此,我想说一句:“靠点名留住学生的老师就跟想靠怀孕留住男人的小三一样”~


“点名”是世界各种大学的通病,我还是觉得它是一种畸形的教育模式,是因为学校从一开始就认为自己是家长,学生是孩子。我觉得高校应该是一种教学服务提供机构学生们缴纳学费来享受教学服务这个机构提供如下服务功能:


  • 教学服务。

        如何讲清楚一门课程是高校的一个基本的服务,这个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们掌握知识的效率和学习方向。学校应有教学反馈机制,对于教学质量差的老师应做一些适度的措施,如若连续不能有良好教学能力的老师应该被换掉,因为他并不适合教书~ 


    此外,应该有相应的学习问题解答、规划学习方向的配套服务。


  • 生活服务。

        学生是消费者,是学校的上帝,不能对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视而不见,任由发展。提供稳定、良好、舒适的生活条件也是学校的基本义务之一。

        

  • 学习成果鉴定服务。

        发放毕业证的前提是这名学生真的符合毕业条件,而这个毕业条件是学校制定出来的,这个条件必须严格而苛刻,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才是学校的基本任务,每一门课程的成果检测必须是公开透明,不能因为某个学生哭了两眼泪就过了,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更是对社会的不负责任。严格的鉴定标准是高校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


2. 德育在于规则的执行和落实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个百年指的不是教会一个人某些谋生的技巧,而是成为能独立思考,有自己价值观的人,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诚信,或者说遵守游戏规则,这一点不论在我们社会主义还是资本主义里都很重要。考试作弊和论文造假就是典型的不遵守规则的例子,为了一己私利可以破坏掉大家都遵守的规则,这一点在现代高校是应该严厉杜绝的,但是我们看到有一些学校对这些行为还是熟视无睹,让这样的不良风气随意蔓延,甚至有老师对学生说做不出东西可以到淘宝上买之类的话。在学校里可能打个小抄蒙混过关,到社会上就是各种规则之外隐形的规则。这还是源于学校不重视,执行贯彻不彻底,这一点太让我伤心了,不多说了~


3. 课程体系的建立

有很多学校虽说执行的是学分制,但用的还是老法子,专业的课程是固定的,所谓的选修课都是些无关痛痒的课程,跟学生的专业基本不挂钩,死板的培养模式下造就了很多死板的教师,固定的教育模式以及固定的课程体系有的甚至十年不变,讲的东西又老又浅,学生们想深造也不知道方向。所以我们有必要重新梳理一下所有专业的课程,先教那些课,哪些课是建立在哪些课的基础之上的,去建立一套金字塔结构的课程体系,并且不断丰富这个金字塔中的课程选择。对于学生来说,我们给你足够多的自由空间去选择你想要的课程,但是你如果没有通过基础课的课程,是不允许选修更高级的课程。课程的边界一定要清晰,不要相互交错,这样会让学生学的很凌乱。总结一下就是,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建立合适的课程体系,并且从学生认知的角度去教授这些课程,让其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会更多的知识。幸运的是,我现在正在做的就是这个事情,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能制作出更多更好符合人们认知的教材~


4. 知识产权保护

大学是知识碰撞的地带,很容易产生某些思想的火花,这些火花可能影响未来人们的观念,或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而如何保护好这些知识成果,不要挫败创造人的积极性的问题就显得很重要,其实说到底就是一个钱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利”还是支配人们生活生产方向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分配这个“利”是我们执政者手中的利剑,它可以起到保护知识创造者继续创造价值的作用,也可以起到让知识创造者放弃继续创造价值而转向它途的作用,希望我们也能足够充分的认识到科学创造才是改变这个世界的动力,去认真保护那些为创造而出力的人们的利益吧~


以上均为扯犊子,是我坐了一下午写出来的,没有多少参考意见,个人建议而已,各位看个乐呵,大家也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建议,而不是一直吐槽,吐槽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哈。想看《盗火者:中国教育改革调查》纪录片的童鞋们需要自己找找了,再次推荐,拍的挺好的~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